第一章 荊楚“大曲”
——中國酒業權威人士評“枝江”
“枝江”在中國白酒行業具有示范效應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訪談錄
【人物背景】王延才,1955年生,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兼任國家商務部酒類流通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輕工業食品工業管理中心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經濟基金委員會咨詢專家。著有《中國酒類經營大全》等。
【采訪時間】2007年10月6日
【采訪地點】北京京濱賓館
作者:王理事長,您好!感謝您在國慶長假期間,抽出時間接受我們關于枝江酒業有關情況的獨家采訪。
王延才:聽說你們為枝江酒業和枝江大曲來北京采訪,我非常高興。前不久,枝江酒業董事長蔣紅星還跟我談起過你們的寫作計劃,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好的事。你們為中國白酒行業中的優秀企業“立傳”,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很有意義。所以我很樂意談些自己的想法,談些關于枝江酒業和枝江大曲的意見。
枝江酒業的發展很有說服力
作者:我們國家是一個白酒生產大國,酒類品種多,各種名酒也多。作為全國釀酒行業的領導,您心目中的枝江酒業和枝江大曲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您對這個企業和白酒品牌有
一個什么樣的總體印象?
王延才:坦率地講,枝江酒業給我的感覺,有些神話色彩。在不經意間,枝江大曲就“火”起來了。應該說,這是中國白酒行業快速發展的一顆新星。從不知名的地方性小企業,從不引人注意的小牌子,在不到10年時間里實現了跳躍式的發展,產品影響全國市場。這個產品消費者認可,全國同行業認可。他們的成功很有說服力。我覺得給予枝江酒業多高的評價,都不算過分。因為他們用事實說服了我們,說服了市場,說服了顧客。
作者:作為全國白酒行業的領導和專家,您認為枝江酒業發展的“說服力”究竟表現在哪里?
王延才:我始終認為,枝江酒業是靠產品質量立足于市場的。從近5年來全國同行業的發展態勢來看,枝江酒業已是連續6年的前10強,這是靠實力說話的。
我說的這個實力,就是產品的穩定質量。如果沒有過硬的質量作支撐,即使你的名氣再大,可能在縣鄉村還能賣一點,但不可能走向市場,不可能走向全國。枝江大曲從枝江走向全國,而且能夠“扎根”于全國市場,就是產品質量取勝最好的例子。枝江酒業的產品質量,是他們苦練內功的結果。他們的“內功”,包括完整和先進的企業經營思想、發展戰略、企業文化、管理機制、人才基礎等等,這些都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據我了解,枝江酒業做得很扎實,而且很“低調”。在我的印象中,他們沒有大的炒作,沒有花樣的促銷。我多次到過枝江酒業,他們是一步一個腳印地按照自己的路子在走,走得既快速又穩健。
這一點,對酒類企業來說很重要。沒有牢固的內功,“說”得再好,再有推銷辦法,也不是長久之計,也終究會垮下來。所以,枝江酒業取得的成績讓人信服。
枝江酒業創造了科學發展的新模式
作者:您剛才談到,枝江酒業的發展是在中國白酒產業新的歷史背景下取得的成功。您能不能介紹一下這個背景?
王延才:從客觀上講,由于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形勢的變化,近些年來白酒行業的經營面臨著各種考驗。主要是,相關稅賦越來越重,食品安全要求越來越高,流通環節費用越來越大。而全國擁有3.7萬多家酒廠,生產能力相對過剩,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一個時期以來,白酒廣告戰、促銷回扣風、高額進店進場費、以次充好、小酒廠死灰復燃等等問題,成了影響和困擾白酒業發展的重要障礙。
為此,國家有關部門也進行了有序整頓,主要是控制過去粗放型企業的擴張,規范生產經營秩序,堅持“扶大限小、扶優限劣”,給大中型骨干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
我覺得,枝江酒業就是在這種大背景下脫穎而出的。他們曾經很小,很不起眼,但靠著穩步的內涵發展,躋身于全國同行業前列。
作者:我們特別想向您請教這樣一個問題,枝江酒業在產業政策調整背景下的示范效應是什么?
王延才:你們提出這個問題,也促使我在思考。我認為,枝江酒業給酒類行業帶來的示范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企業自強自律,對社會負責,對消費者負責,對市場負責。第二是走科學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實現了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同步發展。
白酒是我國獨有的蒸餾酒,其工藝理論在國際上獨樹一幟,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但是白酒產品不是生活必需品,有大量消耗糧食、過量飲用傷身等負面作用,因此白酒產業一直受到嚴格管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加上管理體制和稅制的不斷變化,我國的白酒生產曾一度降低準入門檻,一些中小企業不能自尊自律,一批小作坊生產的低質產品充斥市場,導致白酒行業信譽度受損,不少老牌白酒也隨之倒下了。
從20世紀末以來的近20年,我國白酒除了傳統的茅臺酒、五糧液等品牌外,幾乎沒有再樹立新的品牌。因此,從根本上振興中國白酒業,需要靠更多的像枝江酒業這樣優秀的企業。
“枝江大曲現象”的本質是一個企業的創新
作者:您也知道,枝江酒業過去是一個縣辦國營小廠。但近10年來通過改革改制,企業連續多年銷售收入進入全國行業前列,連續8年穩居湖北第一位。這種“枝江大曲現象”曾在
湖北甚至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那么,您怎樣看待這種“枝江大曲現象”呢?
王延才:說枝江大曲的發展是一種現象,我覺得很恰當。這種現象不僅在湖北產生了沖擊波,就是在全國的同行業也很有影響。
實實在在地講,幾年前,我和我們行業協會的同志很少聽說過枝江大曲。湖北過去有一些名酒,但這些年枝江大曲的風頭蓋過了所有的老牌名酒。這種“名氣”不是專家“評”出來的,而是市場“賣”出來的,是消費者“喝”出來的。這是最真實的,也是最權威的。
作者:從我國酒業發展的角度而言,您認為“枝江大曲現象”的本質在哪里?
王延才:從表象上看,這種現象是一個企業的產品占領了比較多的市場份額,企業的利稅業績大幅提升,但其本質,則是一個企業的創新。這種創新是全方位的,是自成體系的,是有鮮明特色的。
這些年,我聽過也看過不少關于枝江酒業的情況介紹,他們的經驗很多,但我歸結到一點,就是他們緊緊抓住了創新這根主線。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當然也是一個企業的靈魂。
枝江酒業真正的起步,不是計劃經濟時代,也不是在國有體制下開始的,而是他們實行了全面的改制改革之后。改革就是創新,創新才有活力,才產生新的動力。
其實他們的廠房、設備、人員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但變化的是機制,是思路,是戰略。這種變化就使企業產生了質的飛躍。
質量是企業發展的牢固基石
作者:您剛才多次談到,質量是企業制勝的最大法寶。早在幾年前,您就提出過“普通酒向優質酒轉變”的理念。那么,您如何評價枝江酒業的質量建設?
王延才:你們也知道,白酒是直接飲用的消費品,產品的衛生和安全性,與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因此,如何使白酒產品更加衛生、安全、有營養,是白酒生產經營、科學研究的首要主題。枝江酒業在重視質量建設方面作出了榜樣。
2006年,我們把首屆全國品酒技能大賽放在枝江酒業舉行。這是我國白酒界規模最大、檔次最高、參賽選手最多的一次技術比賽,對全國酒業界提高酒業質量和發展水平具有重要
意義。把這么一個重要的比賽放在枝江酒業,就是因為他們在行業技術和質量管理上獨樹一幟。酒類企業的管理有其特殊性,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理化指標、感官指標及衛生指標執行,使產品達到無公害、無污染、無毒素標準。
我和行業協會的幾位專家都曾在枝江酒業作過比較深入的調查,發現他們把傳統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結合得很好,采用的微機勾兌系統在全國白酒同行業中屬最先進水平。他們引進并采用美國反滲透技術的水處理設備,使生產用水達到了高標準。幾年來,企業先后完成了ISO9001:2000標準的轉版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這兩項轉版認證的完成,使公司的產品質量和各項管理躍上了一個新的平臺,產品也拿到通向國際化的通行證。
作者:近幾年,國家提倡降低白酒度數。白酒低度化成為我國未來白酒行業發展的主流趨勢。枝江酒業是率先“降度”的酒廠之一,最早試制成功了39°、38°等低度白酒。這些低度白酒很受消費者歡迎。請您“品評”一下枝江大曲的質量優勢在哪里?
王延才:我們中國釀酒工業行業協會每年都要對各地白酒進行抽檢。在歷次的抽檢中,枝江大曲是最過硬的產品之一。他們的“枝江”牌系列白酒,與茅臺、五糧液、燕京、張裕、長城等名牌產品一起,獲得了全國酒類產品質量等級認證標志使用權。這是企業長期重視質量建設的成果。
特別值得肯定的是,枝江酒業的產品始終保持著一種穩定狀態,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放心產品”,不像有些企業時好時壞,起伏不定。消費者喝的是酒,因此最關心酒的內在品質。有的企業急功近利,不在質量上下功夫,而把心思用在酒質外。
就白酒行業而言,需要克服“三快一慢”現象,也就是“酒名起得快,包裝換得快,價格變得快,酒質提得慢。”如果不有效制止“三快一慢”現象,就會失去公信力,失去消費者,最終失去了市場。枝江酒業在消費者心中和市場上的絕對優勢,無疑就是他們可靠的產品質量。
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作者:您對枝江酒業董事長蔣紅星也比較熟悉。我們想聽聽您對蔣紅星先生的基本評價。
王延才:企業的發展靠什么?靠人才。市場競爭靠什么?也靠人才。枝江酒業有一批高素質的人才。以蔣紅星為核心的人才群體,是推動企業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蔣紅星是一個學者型優秀企業家,他愛讀書、愛鉆研、愛思考,既有實干精神又有創新能力,既有專業素質又有領導才能。雖然他一直很低調,但確有真才實學。
2007年,我們協會組織了一個“調整白酒產業政策的研究”課題組,9月份在北京舉行了專題研討會。蔣紅星是14人課題組的成員之一。他提出的一些關于白酒產業政策的諸多思考,很有思想深度,也很有學術價值,贏得了同行業專家們的賞識。
作者:您多次提到枝江酒業有一批行業拔尖的人才群體。您如何評價他們在企業中的作用?
王延才:去年,為了推動行業人才隊伍建設,中國釀酒協會開展了一次“中國釀酒大師”評定活動。我們從140位優秀釀酒工作者中選拔出32位在行業中有威望、有造詣、有貢獻的行業帶頭人和專家學者,其中白酒行業19人。枝江酒業副總經理譚崇堯獲此殊榮。這很不容易。
在市場營銷方面,他們的副總經理曹生武驍勇善戰,創造了很多經典營銷案例,獲得了“中國酒業營銷金爵獎”。
還有國家級“雙料評委”劉前生、李凈等。可以說在枝江酒業領導和決策層里,個個才華橫溢,出類拔萃。不僅如此,他們長期堅持廣招賢能,從普通員工到中層干部,形成了各個層次的人才梯隊,這為企業提供了永續發展的動力。
企業的一切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只有擁有人才,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枝江酒業快速發展的經驗也已經證明,這是不變的真理。
“枝江”是鄂酒的標桿和驕傲
——湖北酒業協會原會長程業濤訪談錄
【人物背景】程業濤,男,1942年生,高級工程師。現任湖北省酒業協會名譽會長。歷任湖北省一輕局副局長、正廳級巡視員等,1999年至2007年任湖北省酒業協會會長。
【采訪時間】2007年9月15日
【采訪地點】湖北武漢金盾賓館
枝江大曲“長大”的過程很短很快很讓人吃驚
作者:程會長,您好!您擔任湖北酒業協會會長期間,正是枝江酒業的迅猛發展時期。因此,您作為全省白酒行業的領導,是枝江大曲“長大”過程的重要見證人。我們今天專程采訪您,主要是想請您就枝江酒業的發展談一些意見和看法。
程業濤:好啊!談起枝江酒業,談到枝江大曲,談到蔣紅星,我就來精神啊!
作者:您擔任會長后,去過幾次枝江酒業?
程業濤:近10年里,究竟去過幾次,我真是記不清了。這話要這么說,你問我每年去過枝江酒業幾次?
作者:每年去幾次?
程業濤:少時有一兩次,多時四五次吧。有時去搞調研,有時是帶隊去學習考察,有時是受他們之邀去作一些指導。
作者:由此可見,您對枝江酒業的感情非常深厚。
程業濤:是的。應該說,我是看著枝江酒業“長大”的。這個過程很短,很快,很讓人吃驚。我剛擔任會長時,正是枝江酒業起步之初。在這近10年里,枝江酒業和枝江大曲成了鄂酒的驕傲,成了鄂酒在全國位次上的領軍者。省領導和行業領導都因此感到欣慰。
危難之際“枝江”大唱一曲“好酒歌”
作者:您對枝江酒業和枝江大曲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程業濤:我1999年接手省酒業協會的工作后,就與枝江酒業打交道。實事求是地說,這個企業最初給我的印象,是“國字號”,老酒廠,小企業,沒有什么知名度。但這9年,他們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縣辦小廠,發展到連續多年的全國十強企業,發展成擁有雄厚實力的企業集團,很令人震撼。可以說,枝江酒業是湖北釀酒行業的驕傲。他們提高了湖北酒在全國的實力和地位,鼓舞了全省整個酒行業。
作者:您所說的“鼓舞”了全省酒行業,具體是在哪些方面起到了鼓舞作用?
程業濤: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湖北釀酒業在全國很有影響。但到了90年代初,形勢急轉直下,面臨了許多困難。當時全省酒業的局面是,酒廠多而濫、小而散。全省大小廠子數千家,僅規模以上酒類企業就有40多家。有的企業急于擴大生產規模,攤子鋪得大,戰線拉得長,技改項目不能量力而行,結果背了沉重的債務包袱和人員包袱。一批知名的老酒廠出現嚴重虧損,全行業效益不佳。
從1993年起,湖北白酒回落到一個非常低迷的狀態,而山東、江蘇、河南等地各類白酒大量涌進湖北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鄂酒競爭力明顯不足。老牌名優白酒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有的甚至一蹶不振。全省白酒行業的被動局面引起了省委、省政府及輕工業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并采取了一系列相關措施。
就在這個最困難的時期,枝江大曲“沖”出來了。1998年,枝江酒業銷售收入在全省首次突破1億元。2001年,他們又在全省白酒行業中首家利稅總額突破1億元。這兩次關鍵性的突破,改寫了湖北酒沒有過億元企業的歷史。所以說,枝江酒業在全省釀酒行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鼓舞了整個行業士氣,帶動了整個行業后來的發展。
作者:對枝江酒業的發展速度和經濟效益,您有什么評價?
程業濤:枝江酒業是湖北白酒行業近年來發展勢頭最強勁的企業,其銷售收入和效益始終排在全省第一位,是行業的領頭雁。
2002年是湖北酒業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枝江酒業進入了全國白酒行業前10強和全國工業企業500強。這是湖北酒20多年來第一家躋身10強的企業。全國有3萬多家酒廠,能走到這一步很不容易。而且枝江酒業的發展速度之快,在全國同行業中少見。從1997年銷售收入不足6000萬到2002年的6.3億元,4年增長了10倍多。在這以后,枝江酒業連續多年保持了全國的前十位次。他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貢獻,在全省同行業中是最好的。
枝江酒業取得成功的四條寶貴經驗
作者:您能不能概括一下枝江酒業成功的基本經驗?
程業濤:枝江酒業的經驗很多,可以說是方方面面的,而且很多經驗非常可貴。我接到你們采訪的邀請后,從自己對他們的了解中歸納了一下,覺得有這四個方面是很重要的。
第一,有地方黨委和政府的全力支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地方政府支持不支持,是不是真心實意的支持,支持的力度大不大,都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枝江酒業今天的成功,可以說是枝江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扶持的結果,是枝江人民全力支持的結果。這不是大話也不是客套話,我覺得這是企業發展的首要條件。歷任的枝江市領導,都把枝江酒業作為“一號工程”來抓,是一件非常難能可貴的事。全國很多著名的酒業專家,都是枝江市政府聘請的“經濟顧問”,這就很能說明政府對酒業的重視。你們剛才說,現任枝江市長劉建新印的名片上寫著“枝江大曲的故鄉”,可見當地政府和領導真正把這個企業當作了“掌上明珠”。
第二,改革改制的成功。過去國有體制下的企業,人員包袱重,問題積累多。如體制僵化、機構龐大、人浮于事、不講效益等等。枝江酒業有近200年的釀酒歷史,也有50多年的國
有體制。但為什么近10年的發展勝過上百年?主要原因就是改革后的新機制發揮了主導作用。改革意味著創新,而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枝江酒業從集體、國營體制向混合所有制、股份制、民營化的轉變,實際上是體制的進化和創新。這是一種飛躍。如果沒有這個飛躍,我想枝江酒業的發展不會有目前的大好局面。
第三,有一個能力強、作風硬、團結好的領導集體。改制后的枝江酒業領導班子,是一個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集體。這“三化”他們幾乎個個都具備。董事長、總經理蔣紅星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白酒專家,主管銷售的副總經理曹生武是中國營銷金爵獎得主,主管質量的副總經理譚崇堯獲得全省惟一的中國釀酒大師稱號,主管財務的副總經理薛傳全是全國信息化建設先進個人,主管生產的副總經理劉前生是國家級白酒露酒“雙料”評委。更重要的是,這個領導集體心齊風正,團結協作,一心一意謀發展,從而使企業形成了強大的合力。這種力量是戰無不勝的。很多垮掉的企業,其實不是外界原因,大多是“內部分化”造成的惡果。
第四,把握住了市場脈搏。現代企業特別是現代白酒企業,處在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市場競爭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枝江酒業沒有在“老字號”的光環下“走老路”,而是大膽創新,及時把握住了市場發展的脈搏。他們訂戰略、抓質量、調結構、搞營銷,都以市場為風向標,都是圍繞市場在“運轉”。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真正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枝江酒業的實踐證明,誰不跟著市場走,市場就會淘汰他的企業和產品。把握住了市場的方向,才能實現企業的發展遠景。
枝江酒“喝不倒”的根本內因在于“以質取勝”
作者:有人說枝江大曲是“喝不倒”的品牌。那么從行業的角度看,您認為“喝不倒”的主要內因是什么?
程業濤:說枝江大曲是“喝不倒”的品牌酒,我感覺非常恰如其分。“一年喝倒一個牌子”,是消費者對有些酒的評價。這些年來,枝江大曲在湖北市場保持了“全覆蓋”,在全國20多個省市地區實現了較高占有率,最根本的一點是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做保證。
我認為,枝江酒業是一個真正把質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企業。我說的是“真正”,不是掛在嘴上說說而已的那種,也不是朝三暮四地抓一下松一下的那種。他們把質量工作落在實處,很早就提出“要與名酒比質量、不與名酒比價格”的經營觀,這是企業發展的遠見卓識。為什么很多酒“喝一年倒一年”呢,而枝江大曲卻長盛不衰?消費者認準的不是廣告效果,也不是名人效應,而是實實在在的質量。質量好消費者才放心,市場才接受,這就是一個真理。
在每年全省白酒質量進行檢評中,枝江酒是得分最高的,是評價最好的,而且是長期一貫的。這種檢評不是某幾個人說了算,而是把所有的白酒品種集中在一起,只有編號沒有廠名酒名,請60多位國家級評委,按色香味等眾多指標進行嚴密品評。多年來評出的第一名,都是枝江大曲系列產品。所以說,他們的產品能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和最受歡迎的品牌,都是當之無愧的。
作者:您認為是什么因素讓枝江酒業保持這種長期的穩定質量?
程業濤:提高白酒質量,是企業綜合經營管理能力的結果。就枝江酒業而言,我認為他們最主要的因素有兩個方面:
第一是有嚴格的質量管理機制。這是提高質量的基礎。他們從建章立制、原料采購、工藝流程等各個環節,做到了從思想上重視,從制度上落實,從財力上保障,從效益上體現,確保質量“零缺陷”。因此,企業多次獲得全國質量管理最高獎。去年,由國家認監委、商務部聯合組織的中國酒類質量認證首批獲證企業頒證大會上,他們的兩個枝江大曲白酒品種成為全省惟一通過認證的酒類產品。
第二是重視技術改造和創新。技術是質量的關鍵,而技術要不斷進步,進步的途徑就是改造和創新。他們在全省率先采用微機勾兌技術,使勞動生產效率提高2至5倍。他們建立萬噸優質酒基地,建設技術中心大樓,改造自動化生產線等,這些技術改造的核心目標就是提高產品質量。可以說,枝江酒業的技術改造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階段,為全省同行業作出了榜樣。
枝江大曲創造了寶貴的“營銷”經驗
作者:做酒,既要靠“造”,更要靠“賣”。枝江酒為什么總是賣得這么“火”?
程業濤:賣酒的有一種說法,叫“火不過三”。也就是說,一般來講一種酒“火”不過兩三年,但枝江酒打破了這個“老黃歷”。從1998年開始,在省內以武漢為龍頭的酒類流通市場上,枝江大曲成了人們消費的主要品牌。無論是在高檔賓館飯店,還是在城市施工工地,無論是家庭待客,還是鄉下紅白喜事,人們拿酒必定首選枝江大曲。這種態勢一年接一年地延續下來,一年更比一年強。他們把企業的“酒缸”做大了,把市場的“塊頭”做大了。把這種現象稱為“枝江大曲現象”,一點都不為過,我覺得很值得研究。
作者:您認為枝江酒業做市場有哪些“法寶”?
程業濤:枝江酒業在做市場方面,肯定是有“秘密武器”的。但秘密的東西我不得而知。從行業管理者的角度而言,我認為他們在市場營銷上,至少有這么幾條經驗很有借鑒意義:
一是有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好隊伍。我了解“賣酒好漢”曹生武。他是那種能“帶兵打仗”的人,機智、果斷、有勇有謀。我所說的“兵”,是他們的銷售人員。“打仗”指的是開發市場。酒好,還要賣得好。在湖北酒業界,他們的銷售隊伍有“鐵軍”之稱,敢闖敢干,敢打敢拼,名不虛傳。
二是有一套特別高效而實用的好戰略。戰略往往是取勝的關鍵。枝江酒業走的市場之路,既好又快,但不是“貪大求全”。他們采取區域突破的辦法,瞄準一個,攻克一個,占領一個。而且攻得下也守得住。像湖北省內市場、河南市場等,都是營銷成功的范例。
三是有一個對消費者特別誠信的好口碑。銷售人員代表著一個酒的形象,也是一個企業的形象。枝江酒業提出“用誠信的人賣酒、賣誠信的酒”,正是由于有好的質量加上誠信的營銷隊伍,再運用獨樹一幟的銷售手段,枝江大曲“火”賣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和諧生財興“枝江”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技術委員會顧問、著名白酒專家陶家馳訪談錄
【人物背景】陶家馳,男,1941年3月生,浙江嘉興人,曾被中國酒業界譽為“南陶北高”(陶家馳、高景炎)白酒專家。長期從事釀酒技術及釀酒行業管理工作。歷任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白酒專業協會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顧問,湖北酒業協會會長,湖北食品發酵學會理事長等。湖北工學院、武漢食品工學院特聘教授。
【采訪時間】2007年9月14日
【采訪地點】湖北武漢
作者:陶老您好!聽說您現在雖然賦閑在家,但對酒仍然“懷念依舊”,是嗎?
陶家馳:可不是呀,我畢竟是和酒打了大半輩子交道的人啊。一個月前,蔣總(蔣紅星)就給我說過了,你們要來采訪,我就一直在等哩!
作者:謝謝您對我們的采訪這么重視。
陶家馳:謝什么呀,對枝江酒業,我是有深厚感情的。我見證了枝江大曲的發展歷程,也見證了蔣紅星等一批釀酒人才的茁壯成長。
枝江大曲是“后起之秀”
作者:您對枝江酒業十分了解,那么您如何評價枝江大曲在全省白酒行業的地位?
陶家馳:枝江大曲取得的成績和發展態勢,是有目共睹的。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曲”(枝江小曲酒),到湖北市場連續多年的第一位,而且在全國同行業多年站穩前十的名次,可喜可賀。我對枝江大曲的感覺,它是湖北白酒最強勁的后起之秀,是中國白酒最耀眼的未來之星。
作者:那么您認為枝江大曲“起”在哪里?
陶家馳:說它“后起之秀”,是因為枝江酒業的發展只是在最近十年左右的時間。雖然有“百年老字號”的美名,但真正“雄起”還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
第一,它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在我的印象中,枝江酒廠過去長期處于“不好過日子”的困境。可是這十年,勝過了過去一百多年。從一個縣級小廠,到規模宏大的酒業集團,只用了這么短的時間,非常了不起。
第二,它的經濟效益十分驚人。現在年銷售收入上十億元,每年上繳國家稅收上億元,這在很多大城市,也難于找到這樣的地方企業。而且,酒業產業帶動了地方很多的相關產業,創造了數以億計的間接效益。
第三,它發展的穩定性十分驚人。枝江酒業十年都是“上坡路”,不像有的企業熱鬧一陣子,就停鑼息鼓了。說他們是科學發展的一面旗幟,一點都不過分。
“學先進”是自身發展的起點
作者:您認為枝江酒業發展的起點是什么?
陶家馳:如果要說他們發展有起點的話,我覺得是他們注重學習別人的經驗,借鑒同行業先進的做法,在此基礎上不斷苦練“內功”,求得了穩步而快速的發展。
作者:您能不能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陶家馳:早在20世紀80年代,湖北省委領導曾提出“釀酒學洋河”的要求。江蘇洋河酒廠的洋河大曲,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洋河精神”被作為當時全省白酒發展的指導思想。枝江酒廠是全省最早到洋河“取經”的,那時的廠長就是現在著名的白酒專家梁邦昌。接著他們又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派人到四川的瀘州老窖等知名酒廠學習先進技術。這種學習很有效果。后來在全省酒類質量大比賽中,枝江大曲首次奪得金鐘獎,獲得湖北“八大名酒”稱號。
枝江酒業發展的“天時地利”因素
作者:很多人講,做任何事業都要有“天時地利”才能成功,您認為枝江酒業的發展有這方面的因素嗎?
陶家馳:有。這是肯定的。
作者:請您談談枝江大曲成功的“天時地利”在哪里?
陶家馳:說到“天時”,我覺得是這些年來全省對白酒工業的高度重視。白酒是輕工業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因此地方政府是一個基礎。過去講,“辦好酒廠、依靠縣長”,后來又有人說,“當好縣長、辦好酒廠”,這都是說酒業與地方政府領導的不可分割關系。近20年來,全省振興白酒工程沒有放松過。所以全省酒業包括枝江大曲的大發展,是政策扶持、政府支持、政令暢通的結果。
再說“地利”,是因為宜昌有很好的企業發展環境。原來宜昌的白酒沒有名氣,而襄樊、荊州等都做得很好。襄樊緊靠白酒大省河南,口味接近,銷酒量大。后來荊州異軍突起,占據了湖北白酒市場重要地位。到了90年代,“放水養魚”的宜昌開始發力,枝江大曲成為了鄂酒的排頭兵。
枝江酒業“人和”的力量
作者:您談到“天時地利”,那么枝江酒業的“人和”呢?
陶家馳:實際上,“人和”才是枝江酒業發展的最根本力量。人“不和”,什么臺都可以拆,什么事都做不來,“人和”了,心氣正,力量大,就沒有成不了的事業。
作者:您如何評價枝江酒業的這種“人和”環境?
陶家馳:首先,他們有一個團結合作的企業領導班子。在枝江酒業的管理層里,以蔣紅星為“班長”的幾個人都是行業的高端技術人才。他們有共同的企業價值觀,有共同的企業發展觀。因此只有團結,沒有分歧。只有合作,沒有扯皮。他們在共事中可能有不同意見,但很快都能達成共識,因為他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圍繞企業共同利益與目標的。很多企業倒閉,是領導層“內訌”搞垮的。這樣的例子很多。所以我認為,一個團結、合作、進取、有為的領導團隊,是枝江酒業“打不垮”的力量之基。
再就是有一個內部和諧的生產經營環境。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和諧顯得越來越重要。企業只有在和諧的環境里,才能生存和發展。枝江酒業改制后,沒有“大鍋飯”吃了,內部競爭也不斷加劇,但他們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以和為貴”,所以人們干事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護和激發。在這樣和諧的環境里,企業才能招徠人才,產品才能確保質量,銷售才能打開市場。實際上這是一個有機鏈條,都相互關聯。
第三是加強與社會各個方面的“和諧共生”。企業不是孤立的個體,是社會整體中的一個部分。枝江酒業所做的一切公益活動,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褒揚,這也為他們更好地塑造品牌提供了外部力量支撐。
第二章 傳承歷史
——關于枝江酒的文化傳說
我們不能忘記歷史,忘記意味著遺棄。我們更不能割斷歷史,割斷意味著背叛。
在中國白酒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枝江酒也許只是濃縮的一粒珍珠。但是這粒珍珠,讓人感受到了它酒香濃郁的文化底蘊。
從枝江的歷史資料中,我們看到了有很多“頌酒”詩文。
明代詩人喻棟曾游江口詠詩贊道:“拂殿嵐云隨地隱,繞門江水接潮平。”
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枝江縣知縣董燧著詩稱:“侵曉離江口,沖濤渡岸西。煙堤兼水闊,云樹接天齊。秋凈蓬窗寂,更深驛漏遲。船頭滿雞鷺,相近不相疑。”
《枝江縣志》載,鄭師謙作詩曰:“落落孤蹤未肯除,偕君登眺酒盈缸。”
劉國仕賦詩道:“古剎臨江口,空潭落照斜。月明輝驛路,風靜穩魚舶。地僻僧能韻,村半酒可賒。”
張問陶稱:“舉酒邀三老,攻詩累百年。”
這些頌酒詩文,都無不蘊含著枝江酒悠久的文化積淀與人文價值。
而那些“酒中故事”,更是讓人覺得枝江大曲韻味悠長。
原始“關廟山人”的谷物釀酒
長江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奔騰不息的河流,是一支高唱不落的歌。
地處江漢平原最西端的湖北枝江,因“長江自此分枝”而得名。
據考證,楚國國都最初定于枝江,當時稱丹陽,后遷至荊州江陵。
公元前4400年至前3300年,原始人類氏族群體就在這個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燦爛的大溪文化。
這種文化,是長江中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分布東起鄂中南,西至渝東,南抵洞庭湖北岸,北達漢水中游沿岸,主要集中在長江中游西段的兩岸地區。大溪文化揭示了長江中游的一種以紅陶為主并含彩陶的地區性文化遺存。
迄今發掘的主要遺址之一關廟山,便位于枝江東北邊的千年古鎮江口一帶,分布著眾多原始村落遺址。
197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發現發掘的關廟山原始村落遺址是一種具有典型特點的大溪文化類型,被命名為“關廟山類型”。
在遠古時代,石器工具制作已相當精細。“關廟山人”具有較高的制陶技術,當時制作的器型多達22個類別,其中有不少飲食器、水器和貯藏器,與現在的缸、杯之類極其相似。
有專家認為,關廟山文化時期谷物釀酒的可能性極大。
現藏于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春秋早期青銅器時代枝江出土的銅方壺,便是先秦時貴族的盛酒之器。銅方壺呈方頸橢圓形,方圓足,兩側附耳環且對稱,器表通體裝飾典雅。
史料載:“壺,酒器也。”
這已證明,春秋早期,楚國已掌握了釀酒技術。秦漢時,枝江便是著名的酒鄉。
“謙泰吉”槽坊釀造“燒春酒”
明清時代,枝江釀酒業呈現出較為發達的狀態。
當時,枝江的地理優勢轉化為商貿經濟優勢,特別是沿江通都大邑和重要集鎮,多以工商貿易為主。商業貿易與地方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著古老的商業進程。
江口是枝江的一個集鎮。雖是彈丸之地,但歷來繁華,素有“小漢口”之稱。
當時的長江沿岸已發展成商貿集場,手工業特別興盛,釀酒業也極為繁榮。江口的酒更是名聲在外。
史書稱,江口“所制燒春酒,味佳且有名”。
據《枝江縣志》記載,“枝江”牌白酒,由“謙泰吉”槽坊演變而來。“燒春酒”便是如今枝江大曲的前身。
公元1817年,即清嘉慶22年,與枝江毗鄰的松滋縣馬峪河陳二口村有一位為人謙和的秀才張元楠,相中了這塊賈商云集的寶地。
這位眼光頗為精明的秀才攜家在江口開設釀酒槽坊,取名“謙泰吉”,意即謙和、福泰、吉祥,專門釀造高粱白酒,稱“堆花燒酒”。
由于張元楠誠信經營,謙遜做人,生產的酒質上好,因此生意十分興隆。在他的影響下,江口鎮先后興辦了12家小槽坊,使江口鎮處處酒旗飄揚,酒坊林立,成為長江中上游一帶很有些名氣的酒鄉。
清代至民國年間,枝江燒酒作坊發展十分迅速。到民國38年,全縣共有私營釀酒槽坊126家,從業者238人。
當時都是前店銷售,后坊生產,顧客看得見出酒,因此喝酒特別放心。在當時眾多的槽坊中,唯有“謙泰吉”酒號最大,名聲遠揚,暢銷于湖北的荊州、當陽、宜都、松滋、宜昌和湖南等地。
據清光緒十年(1884年)《楚州府志》載:“今荊郡枝江縣燒春甚佳。”此后,枝江燒酒名冠荊楚。江口的“燒春酒”當時就名聲在外。史料載,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翰林學士雷以棟回鄉省親,品嘗江口“燒春”后贊不絕口:“此酒比貢酒還勝一籌,真乃況世佳釀。”
他當即揮筆潑墨寫下“謙泰吉”三個大字。
張元楠為表謝意給雷以棟贈酒四壇。后來雷將其中一壇轉送皇上,皇帝嘗后夸“燒春,好酒”。從此,湖北每年精選上等好酒“進貢”皇上的都是枝江“燒春酒”。
1927年,“謙泰吉”生意越做越大,不僅門庭若市,而且名聲遠揚。
有一則當年廣告詞佐證:“選聘技師,精心釀造。橘精玫瑰,醉上香蕉。醞釀福壽,提精醒腦。虎骨加皮,追風活效。堆花燒酒,薄利多銷。交換貨物,特別公道。招待客氣,不欺老少。諸嘗試之,方知微妙。”
這稱得上是枝江大曲前身最早的廣告,內容集釀造技藝、品酒要訣、品牌質量、經營之道為一體。
“謙泰吉”名噪大江南北后,生意特好。無論是上四川還是下武漢的客商,常常將船舶停在江口,捎上幾壇“燒春酒”,或獨酌細品,或聚眾豪飲,每天排成長龍等著買酒。
“酒仙姑娘”傳佳話
江口的女子俏又能,江口的白酒香又醇。
相傳遠古時代,江口有數十戶人家聚居。那時常有水災作惡,水患一旦發生,便會淹沒田野和村莊。
有一年,水圣大禹長途跋涉,一路巡查來到江口。由于連日奔波勞頓,又遭暴雨淋襲,到江口時大禹已是臉色發紫,渾身發抖,病得不輕。
隨行侍官焦急萬分,便在江口打聽妙醫郎中。槽坊配曲娘子瑪瑙仙姑自告奮勇,給大禹治病。只見她步搖得寶髻玲瓏,裙拖得環佩丁冬,細指探遍水圣神面。她微微一笑,朱唇輕啟:“官人莫慌,不用找郎中了,只需按我說的順序喝下這幾盅酒,便可痊愈。”
侍官們將信將疑,卻也只得依了仙姑。
這時瑪瑙的丈夫瓦郎端上四盅酒來。
仙姑的聲音似銀鈴:“王爺啊,先喝下這一杯。”服侍大禹先喝下一盅祛寒酒。
稍頓,輕問王爺感覺怎么樣。大禹回說:“身子不似先前那般冷了。”
“來,再喝下這第二杯通絡酒。”大禹原先僵持的四肢百駭漸漸激活,靈便起來。
“來,這兩盅酒一是補氣酒,一是清神酒。”待四杯酒下肚,那“水圣”已是滿面紅光,神采飛揚。
也就在此時,一個永傳后世的偉大防洪妙法從水圣大禹的腦中飛躍而出。
這就是流傳至今的“防洪疏導法”,即在大汛時期將洪水順勢引入低洼荒田和湖泊,疏通主河道,保住城鎮和大堤。
臨別時,大禹特意送了瑪瑙仙姑一個雅名——酒仙姑娘。
這個美麗而動人的傳說,至今仍在江口一帶廣為流傳。
“酒娘子”的傳說
“燒春”酒好喝,在當時有口皆碑。
有一個關于“酒娘子”的故事,給“燒春”帶來了幾分傳奇色彩。
相傳丙戌年中秋,“謙泰吉”的張老板為了把酒運到湖南岳陽,曾讓自己年輕貌美的妻子押船送貨。張娘子身穿錦襖繡裙,略施粉黛,坐在船頭,順江而下。
然而當船駛入荊沙水域時,突然天氣陡變,風雨交加,江水濤天,酒壇子被掀翻在船艙,滾來碰去。張娘子急得仰天長嘆:“老天爺啊,你保佑我們吧,這可是師傅們的血汗哪!”話一出口,奇跡發生了,頃刻間風平浪靜,雨止云開,紅日高照。
張娘子與船老板把酒壇子一個個扶正,發現一切完好無損,連一滴酒都沒漏出來。張娘子跪在船頭,向上天磕頭謝恩。
船到岳陽,挑夫們手持扁擔和繩子在岸邊等候多時。張娘子對人倦體乏的挑夫們說:“奴家特意多帶了一壇酒,酬勞大家。來,請諸位品嘗。”說著便當眾開封一壇燒春酒。
這時,一戴眼鏡的秀才走到張娘子面前,說:“且慢,今日正值中秋,月圓、美酒、麗人,三者兼得實不容易。早聞娘子既是佳人又是才女,如果能對上本人的聯子方可在此賣酒。”
秀才隨即說出上聯:“對月臨風有聲有色。”
張娘子略作思索,答曰:“吟詩把酒無我無人。”
秀才將頭向天上一望,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娘子脫口應道。
張娘子的才智和機敏,贏得一片喝彩聲,秀才見狀趕緊收場。張娘子開啟一壇燒春酒,頓時清香四溢。
大家你一碗我一盅,不一會兒將一壇酒喝了個底朝天。喝完酒,挑夫們精神抖擻地干起活來。船老板上過幾天私塾,不禁詩興大發:
天仙娘子送燒春,
感動蒼天風雨停;
施酒挑夫酩酊醉,
百八酒壇一頭頂。
這個感人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
關公“飲酒”壯行
還有一種傳說,稱關公曾在枝江“飲酒”壯行。
江口鎮緊挨長江北岸,當地擁有眾多神奇的湖泊。
相傳三國時期關公曾在此“飲酒”壯行,呼風顯圣。
據乾隆年間《枝江縣志》載,三國時期曹操勢力龐大,“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雖為皇叔,但勢單力薄。劉備與曹操在樊城大戰,劉備敗北,桃園三兄弟各自散離。關羽為尋找大哥劉備和三弟張飛,帶領一支人馬假順曹操,路經江口附近安營扎寨,休養生息。
由于當年天旱少雨,關羽為不打擾當地百姓便在野外挖井取水。當把井挖到1米多深時,便有清泉涌出。關羽及士卒們在井中飲水及洗衣洗碗,用后悄然離去。
后人為紀念關羽的功德,在井旁建了一座廟。
據當地老人講,這口井常年不干不退,水質清澈甘甜,后來有不少農人用井水釀酒,也有人經常在井邊縱酒酣歌。這則傳說讓人想起曹操與劉備“煮酒論英雄”的情景,仿佛不是在梅園,而是發生在枝江大曲的故鄉。
“美英娘子”抗日歌
抗戰時期,日軍入侵我國,沿長江入侵江口鎮。
這一天,兩名日軍橫行到張大橋附近的一所民居,欲對一女姑施暴。正藏在老鄉家里養傷的八路軍排長洪興挺身而出,一刀砍死了一個鬼子,自己的手臂卻中了另一個鬼子的槍彈。洪排長捂著傷口迅速朝一條小巷撤離。那鬼子仗著自己有槍,緊緊追趕。洪排長緊跑一陣繞進了九梁橋的酒槽坊。
這槽坊里院中有院,天井相連,院內大小酒壇橫看成排豎看有隊,甚是藏人之處。槽坊老板娘子美英是江口大美人,她“態濃意遠淑逼真,肌里細膩骨肉勻”。洪排長捂著傷口急急進屋,她就明白了八九分。她一邊扯住扛鍬向外沖的丈夫孫武,示意他快領洪排長躲進最里間的酒地窖,一邊讓兒子抱來十幾個青花細瓷的大小酒壇,一長溜擺在那桌子上,同時命人從鹵鍋里撈起熱騰騰、油光光、亮閃閃的豬蹄膀等等。剛安排停頓,鬼子就氣喘吁吁地追進來了。
美英雙手一撣圍裙,連忙招呼道:“喲,這不是皇軍嘛,我配了新曲酒,擺弄了幾個下酒菜,正打算去請呢!”說著話,手往那十幾個酒壇子一指。
這鬼子本來就是個酒鬼,嗅到酒香,看到好菜,早把到這里來做什么丟到腦后。
“嗯,你的良民,快拿你的好酒來嘗嘗。”順手奪過美英遞過來的酒壇,仰起脖子就喝起來。接著抓起一只又肥又亮的蹄膀大啃胡啃。
“您剛才喝的是壯骨酒。”美英熱乎乎地介紹著,“您喝了可以打老虎,子彈傷不著您,您再喝這一壇吧,‘長壽酒’,您喝了少說可以活三百歲。”
這鬼子接過兩斤的酒壇,不用碗仰起脖子就灌起來。突然間,鬼子醉了,手像斷了筋一下子松了,接著整個身子癱倒在地。
美英娘子和洪排長一商量,把兩個鬼子的尸體弄到河灘上,旁邊擺些酒菜,造成他們酗酒后自相殘殺而死的假象。一場意外就這樣化險為夷。
在抗日殺敵保護人民子弟兵的歷史上,江口女子與江口白酒寫下了光輝一頁。
走過190年風雨歷程
“謙泰吉”招牌創立后,經歷了晚清、民國兩個朝代,在江口鎮連續經營長達132年。由于清朝末年和民國時期腐敗沒落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謙泰吉”的營生受到了嚴重制約。
1940年6月初至7月初,日本侵略者動用飛機對江口鎮狂轟濫炸,迫使“謙泰吉”不得不停產歇業。此后至1944年底,“謙泰吉”的生產經營一直處于半停產狀態。
枝江解放后的1950年底,由黃明齋、張家玉等8名“謙泰吉”老工人采用入股方式,組成“維生公”槽坊,開展生產自救。
據《枝江縣志》記載,1949年10月,枝江縣人民政府在江口鎮以原私營“田興順槽坊”為基礎開辦公營的“群利槽榨坊”。
1951年8月,枝江縣政府本著“對私有經營企業實行改造,對煙酒實行專賣”的原則,將“維生公”槽坊與公私合營“群利”槽坊合并,成立“公私合營枝江縣江口酒廠”。
1952年6月更名為“地方國營枝江縣酒廠”。公私合營之后,生產的白酒不再叫“燒春酒”,更名為“江口小曲”、“江口大曲”。
經國務院批準,枝江縣于1955年7月22日并入宜都縣,1962年又恢復枝江縣制。在此期間即1955年7月至1963年9月,更名為“地方國營宜都縣江口酒廠”,曾用名“宜都縣副食品公司江口酒廠”。
此間20多年里,企業一直處于艱難的創業求生階段。
從1980年開始,枝江酒廠進入了轉軌變型的發展時期。1982年,擴大生產規模,征地近100畝,投資395萬元,按照瀘州曲酒生產標準,完成了28500多平方米新生產車間的基本建設
和第一條半自動瓶裝生產線的建設。
1987年,枝江酒廠由生產經營型向市場經濟型轉變,先后投資了265萬元征地100多畝擴建了枝江大曲車間,興建了5000萬噸優質枝江大曲技改工程。
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更名為“枝江市酒廠”。
1998年10月,更名為“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以,我們就將此書的重要筆墨,放在了公元1998年之后。
第三章 發展拐點
——枝江酒業抓住的重大機遇
蘇軾說:“來而不可失者時也,蹈而不可失者機也。”
翻開現代企業奮斗的史冊,我們看到,有的是因為抓住了發展機遇而“柳暗花明”,有的則是因為與機遇擦肩而過走到“山窮水盡”。
枝江大曲走上高速發展的快車道,有其獨特的歷史機遇。
這些機遇,是他們的發展拐點。
曾經的榮光:“小曲”唱進中南海
這是一個酒的榮耀。
1950年至1957年,在枝江“三大改造”中,“謙泰吉”與“鄭東記”、“陳永興”、“周林記”、“田順興”等5家酒槽坊,被國家贖買而組成了全縣第一家“國字號”企業,即地方國營枝江酒廠。
從1954年開始,枝江酒廠引進四川小曲酒的生產技術,對曲酒工藝進行改進。枝江小曲因秉承了燒春酒的配方,加上引進的新工藝,使枝江小曲的名氣越來越大。
1965年,枝江酒廠用紅高粱釀出的50度白酒,其出酒率達62.1%以上,被湖北省釀酒專家們視為一個奇跡。當年,枝江酒廠被評為一類酒廠,枝江小曲被定為一類產品。
1975年,繼枝江小曲瓶裝酒后,又生產出了枝江大曲瓶裝酒。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企業改革揚起快速發展的風帆。1980年,枝江酒廠進入了轉軌變型的發展時期。
1984年,派往華南工學院發酵工程專業深造的蔣紅星學成歸來。他是枝江酒廠第一位科班生。隨后,又分配了6名大學生和11名中專生進廠。企業科技隊伍開始壯大。這一批人才承擔起了枝江大曲產品質量的攻關重任。
以蔣紅星為首的新生代骨干力量,在深挖“謙泰吉”傳統工藝、廣采民間釀酒秘方和傳統絕技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工藝進行生產,使酒的品質產生了飛躍。
枝江大曲酒連續奪取1981年至1983年全省同類產品質量評比三連冠之后,又榮獲湖北省優質產品證書,其產量逐年成倍上升。
1983年,國家輕工業部行文認定枝江酒廠為全國米香型白酒生產重點廠家,指定枝江酒廠和枝江小曲酒參與《米香型白酒標準》(輕工部標準)的起草和審定的相關項目。
1984年,枝江小曲在國家輕工業部主辦的全國白酒質量大賽中獲得銅杯獎并同時榮獲輕工業部優質產品榮譽稱號。枝江小曲成為全國同行業中榮譽最高的全固態法米香型白酒,枝江酒廠也第一次在全國同行業中獲得產品質量榮譽。“枝江大曲”、“枝江小曲”首次以湖北名酒的身份,進入北京中南海。
這成了枝江大曲最初而且將永銘史冊的榮光。
從“閉門造酒”到“入川”拜師
枝江酒廠沿用100多年的“土辦法”閉門造酒。
但那些土得掉渣兒的法子,最終無法維持酒廠的生存。一是酒質差,二是產量低,三是沒市場。
看來,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了。
最早的一次派人外出學習是在1954年。當時,江友德等4人被派到四川學習釀酒技術,引入四川小曲酒先進的生產技術,對枝江小曲酒工藝進行改進。
到了1956年7月,枝江酒廠開展“三學”、“三改”活動。“三學”即學羅田酒廠的高出酒率,學松滋酒廠的低成本,學四川小曲的新工藝。“三改”即改進管理、改進工藝、改進生產條件。
當年,枝江酒廠用紅高粱釀造的50度白酒出酒率平均在62.1%以上。這在全省是一個重大突破,當時全省同一指標平均為55%。出酒率提高意味著糧耗下降,這在當時“國以食為天”的年代,意義非常重大。因此,全省釀酒專業現場會在枝江酒廠召開。參加會議的代表來自全省80多家酒廠。
在這次會議上,枝江酒廠被評為一類廠,枝江小曲被評為一類產品,成為全省同行業的楷模。隨后,廠長史卿相和技術工人袁忠義出席省專業會,介紹了“通風涼渣”的經驗。
1973年8月,枝江酒廠與四川瀘州酒廠取得聯系后,派出袁忠義、董善凱、高澤洪三人赴該廠學習。隨后數年間,又陸續派出12批30余人到瀘州酒廠學習,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
時間最長、效果最好的一次“取經”是1980年7月。當時的副廠長蔣慶賢、生技股長董善凱到瀘州酒廠學習。自己的人跟班學了幾個月,還是覺得不夠。于是,高薪聘請了釀酒大師
張樹春、趙云清來廠里帶班生產。兩位老師傅一帶就是5年。
有了這些基礎,枝江人民政府在1983年開始對枝江酒廠進行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征地近60畝,投資395萬元。請當時著名的白酒專家陶家馳繪制“藍圖”。
枝江酒廠建設的“標本”,就是赫赫有名的四川瀘州曲酒廠。
很快,新建了285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新上了第一條半自動瓶裝生產線。當年生產各種瓶裝酒192.25噸。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枝江酒廠從那時起,開始苦練內功,終于得到了回報。
1987年,枝江酒廠首次舉辦全國訂貨會。6省市11個地區120多名代表“聞酒而來”,一次訂貨成交額86萬元。38度枝江瓶裝酒,以其優質、優價迅速在周邊縣市暢銷,取代了風靡一時的四川高粱酒。
對長期閉關自守的枝江酒廠來說,這是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蔣紅星引領新時代
枝江酒廠的“苦日子”并沒有到頭。
到1997年底,企業實際虧損1045萬元,負債率高達112%。加上歷史遺留包袱3500多萬元,各種外債款1200多萬元,企業幾乎瀕臨“斷氣”。
更無情的是,進入90年代后期,中國白酒業又一度跌入空前的低谷。一大批酒廠有的甚至是大名鼎鼎的酒廠,紛紛陷入痛不欲生的境地。枝江酒業同樣面臨著市場的嚴峻挑戰。
1998年初,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
蔣紅星接過了這份百年傳承下來的基業。他當年還是一個“毛頭小伙”,才35歲。但他已經當了10年的副廠長,既主管過生產技術,也抓過產品銷售,堪稱年輕有為。
從此他開始書寫枝江酒業發展史上篳路藍縷的“進行曲”。
其實,蔣紅星的上任也是很有爭議的。
兩種聲音,“支持派”和“反對派”,幾乎勢均力敵。
最大的支持者,一個是時任枝江市委書記段賢斌(現任宜昌市政協副主席),一個是時任枝江市長王國斌(現任宜昌市副市長),還有一個是時任枝江市委副書記鄒正金(現任宜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他們的共同看法是,蔣紅星年紀輕,有知識,有技術,有能力。讓這樣的年輕人挑大梁,企業才有希望!
可是反對派也有一大堆理由。歸結起來,有兩點:一是因為他年輕,所以缺乏經驗。二是因為他沒經驗,所以把全市最大的國有企業交給他讓人不放心。
在那次枝江市委常委會上,圍繞蔣紅星爭論得很激烈。一位分管企業的市領導保留了意見,一位分管工業的市領導保持了沉默。兩個主管領導的傾向很重要。
但最后結果,段賢斌和王國斌一拍定板:任命蔣紅星為枝江酒廠廠長。
鄒正金代表市委找蔣紅星談話。可此時,蔣紅星沒有任何思想準備。他不知道老廠長賀必森要卸任,更不知道要讓自己接手。鄒正金與誠惶誠恐的蔣紅星“密談”了兩個小時。第二天召開全廠干部大會,宣布了枝江市委組織部的任命決定。
蔣紅星屬兔,是枝江酒廠第一位食品發酵專業的大學生。當年畢業分配在縣化肥廠,后被縣輕工局副局長劉官富慧眼識寶,點名把他調進縣酒廠。
“學食品發酵的大學生,弄去造肥料,這不是浪費嗎?”其實當時調蔣紅星的理由非常簡單。
他屬于那種黏液質型的人,智慧而理性,深刻而果斷。自己能干,也放手讓能人干。
他在枝江酒廠的履歷是:技術員——質檢科長——副廠長——廠長。全憑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走得扎扎實實。
從1982年進廠到1997年,他的科技研究成果頗豐。先后兩次獲地市級科技進步獎,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大量論文,多次獲得縣市級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和記大功一次……
他還兼有許多專家級“頭銜”:湖北微生物學會食品發酵學會會員、省白酒協會評酒師、省高級技工評審委員會白酒專業小組委員。
當年“挺蔣派”的三位縣官,如今都是在任的“廳官”。很多人說,枝江酒業有今天的輝煌,他們也是貢獻者。
一位七旬的退休領導說,如果當初放棄蔣紅星,蔣紅星也許不會有“閃爍”的今天,枝江酒業也不會唱出如此動人的“大曲”來!
召回“怪才”曹生武
枝江酒業前面站著的是蔣紅星,背后頂著的是曹生武。
這話并不夸張。
曹生武算得上是中國白酒業的一個“怪才”,很有點“李云龍”的味道。
他也屬兔,與蔣紅星同年同月生,但大4天。他們倆是非常投緣的朋友和兄弟。
但他不像蔣紅星是一只溫和的兔。他的烈性,與濃烈的白酒相似。
他是蔣紅星上任后提拔重用的第一個人。他的職務是,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銷售公司總經理。
曹生武生于貧困的農家,兄妹5個,他排行老二。在父母眼里,這個老二性格古怪,骨子里總有一種叛逆。小小年紀時,就很有自己的想法。16歲那年參加高考,如愿成為村里“金榜題名”人物,考入宜昌工業學校。
80年代初的大專生很吃香。可是曹生武畢業時卻被分配到了酒“槽坊”。
當地有種流行說法,叫“好男兒不進槽坊,好女子不進紗廠”。他在與本書作者說心里話時坦言,那時他最真實的想法是,讀書考學跳農門,跳出農門進機關,進了機關當干部。可是,他最終因為沒有“人”,陰差陽錯進了酒廠。
他在枝江酒廠一車間當了一名釀酒工。后來分別干過13個工種。但在每個崗位上,他干得有板有眼,深得領導賞識和同事們好評。
1988年2月,25歲的曹生武在沒有任何背景甚至“資格”的情況下,斗膽參加包裝車間主任競選。他壓倒了3個“法定”參選者,一舉成功,成為全廠的“爆炸新聞”。當時的《宜昌日報》刊登報道,稱他是枝江企業改革中思想解放的第一個吃螃蟹者。
他做車間主任做得得心應手,也很有成就。可是4年后,他再出“爆炸新聞”——提出辭職下海。
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就像一股春風,吹動了他那顆躁動的心。他感到陳舊的企業經營管理機制束縛了自己的手腳。
他說,不是他不適應酒廠,而是酒廠不適應他的發展。他找到時任廠長賀必森,談了半天,差點沒“談崩”。
第二天,他遞交了可能是文字最簡潔的申請書:
“到大風大浪中去。曹生武。”
軍人轉業的賀必森愣了。他非常賞識眼前的這個小伙子——一個有個性、有魄力、有闖勁、有才干的年輕人。企業需要這樣的人。他把申請書看了又看,既為曹生武的膽識所折服,也為他將要面臨的風險而擔憂。
最后,賀廠長對曹生武說,還是停薪留職吧,自己去闖闖權當鍛煉鍛煉。
曹生武白手起家創辦了一個印刷廠。雖然歷經諸多困難,但生意做得紅紅火火。
1996年初夏,曹生武接到老朋友蔣紅星的電話。
電話中,蔣紅星告訴他,這兩年酒廠雖然也在發展,但由于銷售工作思想陳舊,方式落后,始終打不開局面,與其他廠的差距越來越大,工廠處境非常艱難。痛定思痛,廠決策層決定組建新的銷售公司,以期打開市場,讓枝江酒廠走出困境。
“回來一起干吧!”最后蔣紅星充滿期待地說。
曹生武有些猶豫。但當他聽說前幾年靠做假枝江酒為生的另外一家小酒廠,現在的規模居然是枝江酒廠的近十倍時,他那天生不服輸的性格和依然是酒廠職工的責任感,讓他毅然放了自己的生意。
曹生武回來了。
當時正是廠里最困難時期,也是缺乏人才的關鍵時刻。曹生武在廠里擔任廣告部長,負責企業宣傳工作。也就從這時起,“枝江”品牌形象才真正開始走向市場,走向更多的消費者。
這期間,曹生武為了積蓄更強大的知識能量,提高企業策劃和宣傳水平,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給自己“充電”,自修完武漢大學黨政干部專業大學課程,并提前半年畢業。
1998年農歷正月初六,蔣紅星讓曹生武組織業務人員開會。曹生武和整裝待發的業務員們在會議室里聽到了一個新的消息。
新的人事調整,成為枝江酒業發展的重大轉折。
廠長賀必森宣布:由枝江酒廠出資成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湖北枝江酒類銷售有限公司,蔣紅星出任總經理,曹生武任副總經理。
兩雙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兩個人的眼神交流了要說的一切話語。
一個文才,一個武將。彼此心里的那份默契,眼中的那份信任,肩上的那份責任,定格在一個企業新時代的起點上。
此情此情,在中國酒業的歷史長河中也許連一朵浪花都算不上,但對于枝江酒業卻具有改變歷史的意義。
由此開始,經過這一班人的艱苦努力,枝江大曲終于從小縣城賣向了全國大市場。
不找“市長”找“市場”
蔣紅星并不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廠長,他心里涌動著改革的激情。
上任頭件事,他試圖“求變”。
當時,全國正在大膽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倡導對國有企業實行公司制改造。
他遇到了改革的浪潮。
1998年6月,也就是蔣紅星上任后半年,經湖北省體改委報經省政府批準,由枝江酒廠、枝江市酒類紙箱廠、宜昌方大彩印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法人共同發起,枝江酒廠改組為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
枝江酒廠的改制,是經營機制上的重大轉變,也是思想觀念上的一場深刻變革,更是生產力獲得根本解放的一次歷史機遇。而且,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具有“變革”和“解放”的凝聚力。
當年9月9日。對枝江酒業人來說,又是一個特別吉利的日子。
枝江酒業會議室。聚集著38名股東代表。
提名。舉手。表決。
代表全廠1000名職工行使選舉權利的股東代表,一致推舉蔣紅星為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從國有企業的廠長,到股份制企業的法人代表,蔣紅星實際上并沒有準備好。這個“官”不再是組織部門任命的。這個“官”,是他用短短9個月的業績換來的。更深刻地說,是一個企業和一群企業人,把命運信任地托付給了他。
但他別無選擇。
企業要脫胎換骨,他同樣要脫胎換骨。
連續幾個晚上,蔣紅星徹夜難眠。他深知,受任于危難之際,不能辜負員工的厚望。自己必須與百年老字號枝江大曲的命運牢牢捆在一起。
對枝江大曲來說,不再是“市長最大”,而是“市場最大”。
改革的步子并沒有停頓。
2001年6月,枝江酒業在全省率先進行股權多元化改革。以蔣紅星為班子的4名高層管理人員,購買了公司66.16%的股份,處于絕對控股地位。
企業成功改制后,他們又掀起了一股更為強勁的改革旋風——
開展全員競爭上崗。按照“自上而下,逐級聘用,競爭上崗,優勝劣汰”的思路組織競聘,除與少數管理、技術骨干簽訂3至5年的勞動合同外,其他員工每年競爭上崗,合同一年一簽,徹底改變了過去“職工能進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收入能漲不能降”的現象,真正形成了動態用人機制。
改革酬薪分配制度。員工收入與公司銷售額及個人業績掛鉤,實現多勞多得、能者多得,取消正式工福利及補貼,實現同工同酬。對所有崗位進行定性定量管理,實行目標量化考核,形成考核廠長與部門車間掛鉤、考核車間主任與班組掛鉤、考核班組長與車間工人掛鉤的連鎖責任制。
實行人才特殊政策。設立特殊津貼,對剛進公司的大專生、本科生分別享受主管、班長待遇,工作5年后一次性獲得2.4至3萬元住房津貼,對高級人才實行送住房、授重任等特殊政策。
……
一個全新的適應市場環境的枝江酒業,在以現代企業制度為中心的經營制度和管理體制下從此開始煥發了活力,步入了發展的最佳機遇期。